——2025年是Honda F1首胜60周年。
渡边:Honda1963年开始汽车销售,次年1964年就进军F1。在开始汽车销售仅两年后,就挑战角逐世界最快赛车的赛事,当时或许会有人认为这有些鲁莽。但就在翌年1965年,我们凭借"RA272"在墨西哥大奖赛实现了F1首胜。勇于挑战高目标并取得了惊人成果。这次F1参赛和首胜是Honda企业文化的象征,并且这种挑战精神一直传承至今,不曾改变。
HRC代表取缔役社长 渡边康治
1965年墨西哥大奖赛,里奇·金瑟驾驶"RA272"实现F1首胜
——自首次参赛已过去60多年,期间F1赛车在软硬件方面都经历了诸多变化,具体有哪些进步?
渡边:F1赛车的发动机与时俱进,动力源从传统发动机发展为搭载混合动力技术的"动力单元"。以Honda为例,从2008年第三期F1到2016年混合动力导入后的8年间,最大功率提升了200马力以上,而达到最大功率所需的燃料消耗量则缩减至原来的三分之二。
软件方面同样进步显著。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发展,F1赛车上安装了数百个传感器,这使得赛车即使在地球另一端比赛,数据也能实时共享传回HRC Sakura(Honda F1动力单元研发基地)。数据参数从第三期F1发动机时代的3000个增加到2万多个。只有通过解析这些数据来掌握动力单元状态并提升性能,才能在F1竞争中获胜。
例如,在练习赛时,需要在行驶过程中快速自动解析数据,从数千种设定中选择最佳方案,在进站时完成调整。比赛过程中也需要实时进行动力单元的能量管理,精细调整能量释放和回收时机。这些软件开发当然也都是HRC自主研发的。F1赛事在软硬件层面都代表着世界前沿技术的竞争。
硬件研发现场,动力单元测试台
与全球赛道实时联动的HRC Sakura任务室
——Honda持续挑战F1的意义何在?
渡边:F1赛事每两周甚至每周都会举办。在有限的时间内,需要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争夺每一马力和千分之一秒。来自公司内外的Honda工程师们怀着"成为世界第一"的信念不断英勇奋战。奋斗在F1战场的宝贵经验是无可替代的,这正在锻造着Honda技术人员的能力。
正因F1对前沿技术的不断追逐,所以相同的技术未必能直接应用于未来的量产产品。但参与过F1的工程师们正在主导量产车混合动力技术"e:HEV"的开发,投身于下一代移动出行工具"eVTOL"研发。我们相信这些经验对当前看似不可能的未来技术开发也必将发挥作用。历经时代变迁,F1始终是"移动的实验室"。
挑战F1的意义,从过去到现在始终如一:通过在世界舞台的不断比拼来培养技术人才。